站长资源
中国站长网站

我嫉妒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文章转载自“维安记”

作者:维安

01

来到北京实习,在周围共事的人忽然就换了一批。

从少不经事的学生变成严谨苛求的职场人(还是出版人),自然氛围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大家聊起工作的事情,感觉空气都往下沉了一些。

刚开始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同桌会有很多前辈,那些编辑正在交流旅行体验或对某本书的排版见解,我初来乍到,不敢作声怕自己孤陋寡闻贻笑大方,又好奇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于是低头扒饭并细嚼慢咽,尽量拖延时间,用表面上的斯文来伪装“偷听”的意图。

直到有一个前辈觉得我脸生,主动过来询问名字和年龄。我说我是96的,刚满22,还没毕业。他们眼睛瞪得大,纷纷啧啧感叹:“可真年轻啊,后生可畏。”

于是话题又开始转向:“96年那会儿我都上初中了…”

我乖巧地坐在一旁,配合着露出天真的笑容。

我是公司里年纪最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受到很多爱护和宽容。这几天赶上公司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时不时需要往三里屯跑,我本以为自己是个实习生不用做些什么。

谁知道leader放话:“我可没有把你当实习生啊!既然来了,该做什么就不能怠慢。”同团队有个年级比我大了不少的前辈,有次把表格整理错了,也受到了严厉的指责。

走出大学才知道,大家不会因为你年龄大,就宽容你的错误,也不会因为你年龄小,就对你予以照顾。

说到年龄,我发现其实蛮多人对于“年龄”这件事儿还挺敏感的,不是怕被人知道自己年纪如何。

而是怕别人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配不上自己的年龄,或者说,配不上这个年龄的人应有的水平。

02

谁叫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厉害了。

九五后的创业成功,零零后的也月入十万,新闻平台不断地用数字刷新我们的认知——我们原来觉得特别难的,不要奋斗个十年二十年完成不了的事情,竟然都发生了。

前段时间奇葩大会火了一个月入十万的00后姑娘,她赢得瞩目的点不在于可以月入十万,而在于她今年才十七岁。

在很多人眼中,十七岁的天空不大,不外乎就是“学习”、“考试”这两件大事,每日按部就班的生活,有时候和父母闹点儿变扭,或者在日记本里为一点若有若无的情感纠结好久。

十七岁时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小。但信心和冲劲儿满满,期待自由,期待解放,期待自己考上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可以随便刷卡,买上商场里那条你觉得天价的牛仔裤。

有个人忽然告诉你:“她每个月可以赚六位数,而且,她和你同龄。你向往的五年后的生活,有些人早就拥有了,甚至过腻了 。”

这种震动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你还在为了一场考试奋发熬夜,要死要活的时候,有的人已经早早地站在遥不可及的高处。

能不生气、自卑、挫败吗?

可怕的是,那些原来只出现在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只要随便刷个微博,刷个朋友圈就可以看到。

网络连通了不同阶级的生活,带来了渴望,也带来了痛苦。

那些所谓的同龄人榜样,把我们绑架了。

03

我想起高中时期的一件事儿,当年我的朋友Emma英语成绩特别好,听说读写都很优异。

高一时,有次我们一起去老师办公室帮忙,电脑里正外放着BBC新闻,老师忽然问我们,你们听得懂在播什么吗?当我还在吃力地辨别每一个单词的时候,Emma说:“听懂了,讲的是朝鲜战争…”

老师看向我,我尴尬地笑笑:“差不多听懂了,有些词太快听不出。”

其实我那时候心态都要爆炸了,我哪里差不多听懂了,可能因为太紧张,耳朵都像关闭了一样,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我当时特别难过,为什么我们都在读高一,英文水平却相去甚远?

那种感觉无疑是羞耻至极的。但凡有一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都会觉得被打击——明明我们读的都是一样的学校,教我们的都是同一个老师,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为什么她的英语能力比我厉害那么多?

当然多年后的今天,我不再因为这件事情困惑,当年的那种或者是失落或者是愤愤不平或者是嫉妒的苦涩也不知道是如何消解的。

如今我回望当时,才发现那时候的我仅仅只看到“我们一样大”,却没有考虑到“她的小学是主修外语的“,”她曾去国外交换过“,”她比我更喜欢看英剧美剧“,”她对英文的热情远胜于我。”…

“同龄人”其实是个伪概念。大家可能除了“年龄相同”之外再无更多共同点,每个人的见识、经历、家世、资源、能力等天差地远,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而且我们总是用简单粗暴地结论来否定自我,喜欢把事情的结果归结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原因,却忘记了——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别人付出的多,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努力克服过那些困难。

04

我们总是在看着别人做了什么,却忘记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我做好了吗?

前几天热搜上出现了一段来自六年级学生写的文字:

“对于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的全部世界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六年级的,只有12岁的小朋友。他是《三体》迷,有着与同龄人不符的阅读偏好,也有着令人佩服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誊写在作业本上的一字一句,是很多成年人,不管是二十二岁还是三十二岁,都不一定能够表达的。

在十二岁小天才面前再一次diss自己有用吗?好像并没有。

我反而觉得这段话很值得玩味:“我们并非被时间抛弃,我们其实获取的是新的时间。”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获取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些错过了,被我们“用坏” 了的时间早就消失了,纵使我们懊悔也无能为力。

我们可以做的,也就是抓住当下的时间,编织经历的密度,好好地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丰富的人。

你不需要与那些同龄人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他们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对你而言重要的,是关于自我的纵深。

是于自己而言的,不断地超越。

05

我最佩服的同龄人有两种:

1.不会在荣誉面前飘然,稳定地牛逼,持续地优秀。

2.甘愿蛰伏,认准自己的目标,然后坚持而坚定。

他们都有一种共通点,那就是,“不轻易羡慕别人而陷入焦虑”,不为社会“单一而功利”的衡量标准动摇。

阿德勒说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卑中完成自我的超越,如今的社交网络太容易让人自我膨胀或自卑,这些并不足以构成促进自己的动力。

别人的标准甚至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而这些往往并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为同龄人比自己优秀而自卑是合理的,因年龄暗示着某种时限,但不要焦虑,保不准轨迹会慢慢倾斜,真正的超越在于跟自己的纵向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

在我们追求干货的时候,往往低估了时间的作用,在我们追求成功的时候,却高估了时间的作用。

请记得,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的时候,进步最快。

本文出处:来自互联网信息共享,请勿相信收费信息站长资源 » 我嫉妒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